記者日前從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獲悉,經過為期3個月的實地普查工作,海口市紅色資源點的全面摸底工作日前已完成。此次共普查紅色資源點201處,根據紅色資源屬性的不同,分為舊址故居、戰斗事件、歷史人物、烈士墓園和紀念展館等五大類。
此次普查的紅色資源點的時間跨度集中在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至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2024年9月,普查工作正式開展。該項工作由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牽頭,市委宣傳部、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單位共同組織實施,委托海南師范大學組成專業普查小組。整體調查過程堅持“高標準、高要求、高效率”的原則,以普通調查、多種調查模式相配合的方式展開。
普查工作的核心目的在于全面摸清和掌握海口市境內各類紅色資源的分布狀況,包括但不限于革命遺址、紀念場館、英雄紀念碑、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地等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教育價值的場所。同時,普查還致力于收集并整理這些紅色資源的基本數據,如地理位置、建設時間、歷史背景和占地面積等關鍵信息,以確保每一項資源的詳盡記錄與準確無誤。此外,在實地普查過程中,普查隊員深入實地與知情人交流、互證等,形成文字、圖片和影像等資料,在條件較為成熟的點位召開座談會,與知情人士、革命后代、村中老人和部分村干部進行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
普查工作完成以后,普查小組將撰寫《海口紅色資源普查工作報告》、制作“海口紅色圖志”、開發“海口紅色資源數據庫”和整理普查期間采集的地理坐標、圖片、航拍照片和繪制矢量圖等工作,力求多角度完整地呈現海口紅色資源的現狀。同時,在此基礎上,普查小組將對紅色資源的保存情況也將進行評估,包括其當前的維護狀態、受損程度、保護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潛在的修復需求等方面,從而為后續的保護利用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記者 習霽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