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中國行丨老墻“生花”!海南青年畫家用壁畫改造舊墻
一面破舊、斑駁的墻,如何改造?一支畫筆,足以墻上“生花”。
走進海南省海口市演豐鎮演南村,一幅近30米長的壁畫引人注目——接連成片的紅樹林間,白鷺翩翩起舞;金黃色的稻田迎來豐收,村民滿面喜悅;一望無際的荷塘里,荷花、荷葉搖曳生姿……大自然的一物一景“躍然墻上”,為靜寂的村莊增添了活力與朝氣。
“這幅壁畫是我們近年來開展‘青年畫家為鄉村添畫’活動的成果之一。”海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云維英說,數十位畫家走進鄉村,用手中的畫筆改造一面面舊墻,不僅美化了環境,還提升了鄉村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風貌。
青年畫家云維英(左)在創作壁畫。受訪者供圖
創意壁畫讓舊墻煥新
“每天進出村莊看到這些畫,心情都舒暢了許多,不時也有一些游客來打卡拍照。”演南村村民吳阿婆開心地說,從一面舊墻到“藝術墻”的驚喜變化,就發生在不久前。
今年4月底,5位來自海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的青年畫家來到演南村,把舊墻當作畫布,進行創意手繪。這些畫家里,其中一位就是演南村駐村第一書記郭人歌。
“美化墻壁,亦是讓家園更美麗的方式。”郭人歌介紹,以前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強,許多舊墻也亟待翻新,為了改變村居環境,她號召青年畫家“以畫為媒”扮靚鄉村,調動村民群眾愛護家園的積極性。
在用時一個多星期的創作后,青年畫家們完成了近80平方米的壁畫作品。紅樹林、檳榔樹、荷花、稻田、白鷺、鴨子以及淳樸的村民,共同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在墻上徐徐展開,不僅給人視覺享受,更傳遞了一種向上向善的情感。
舊墻煥新的不只有演南村。
從2018年起,云維英和林國華、鄧大權、洪永鋒、吳坤強、林光博、潘中能、吳政哲、黃宏立、何法琨、曾慶梓、黃祖洪等青年畫家、返鄉青年共同發起了“青年畫家為鄉村添畫”活動,他們陸續走進海南海口、海南昌江、海南五指山等市縣村莊作畫。
云維英介紹,每一幅壁畫作品,畫家們都緊密結合村莊的歷史文化、人文風情故事、鄉村產業和獨特的自然風貌來確立主題,力爭打造一村一品,避免“千村一面”。
譬如,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吳洪村,青年畫家們創作了《吳洪故事》,通過運用大量的紅色、黃色等暖色調來表現熱土豐收的喜悅。在壁畫上,村民們在采摘石斛,自信的眼神、臉上洋溢的笑容都被細致地描繪出來,讓人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真實與美好。
在海南昌江王下鄉一些村莊的壁畫,則描繪了黎族人民的生活場景,壁畫中的人物,有些穿著傳統的黎族服飾,有些身著時尚的現代裝束,他們的形象生動而鮮明,仿佛在向每一位路人訴說著黎族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與碰撞。
云維英說,藝術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青年畫家的共同努力,鄉村的墻壁不再是單調的灰色,而是變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富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更重要的是,這些壁畫還激發了村民們對自己所居住的鄉村的熱愛和自豪。
讓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實際上,如今行走在海南,不只鄉村,在許多城市一隅也會與壁畫不期而遇,原本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落變得“意趣十足”,讓人仿佛撞進一個童話世界里。
“壁畫為何火?”在云維英看來,這離不開社會的飛速發展。“最初,這些壁畫主要起裝飾作用,可以讓城市、鄉村煥然一新,但隨著人們的審美逐漸提高,慢慢地大家對壁畫的內容開始有審美要求了。”
以鄉村壁畫為例,云維英認為,壁畫與畫家們所熟悉的創作形式不同,將畫紙換為鄉村內的一面墻壁,除了畫材選擇、畫面構圖、色彩風格、分工協作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考慮。
一旦進入公共空間,壁畫這種藝術創作就有了強烈的公共屬性,像雕塑一樣,首先傳遞的情緒和能量要是積極向上的,其次這面彩繪壁畫與村子整體形象要協調融合。
“有些村民很關心我們畫了什么。他們是每天面對壁畫的人,這里是他們的家,所以在創作初期,我們會先和村民們交流,充分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期望。”云維英說,“青年畫家為鄉村添畫”活動發起的初衷,就是希望用藝術服務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創作了150余幅壁畫作品。”云維英透露,接下來,他們還將走進海口多地創作,比如在美蘭區北港島,感受那里的海風與漁歌;奔赴美蘭區三江鎮茄苪村,用色彩描繪那里的田野與炊煙;深入瓊山區的長泰村馮白駒故居,將那里的山水與人文融入畫中……
實際上,民間也有不少力量在通過壁畫的形式添彩鄉村。在連日來如火如荼舉行的海南省“萬名大學生進千站”暑期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返鄉創業青年林瑞航帶領大學生志愿者們在海南多個鄉村留下了壁畫作品。
“我們以雷公馬為創作主題,將這一海南獨有的生物形象融入壁畫作品中,使得雷公馬或‘奔騰于’林間小道,或悠閑地‘躺在’海邊沙灘。”林瑞航說,希望通過一幅幅壁畫作品,講述海南的故事,傳遞鄉村的溫情與青春的力量,同時吸引更多的返鄉人才為海南的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記者 邱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