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這事就怕萬一,你是家里頂梁柱,四百塊錢也是買份保障。”近日,海南省萬寧市山根鎮排溪村黨員孫發美來到聯系群眾戶陳澤家中耐心宣傳政策。
該戶家庭往年只繳納兒女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孫發美通過多次進群眾家門,成功發動了全家5口人繳交了新農合。
除了孫發美之外,排溪村全體黨員都紛紛到各自聯系的群眾家里“嘮嗑”,有效宣傳了各種惠農政策,截至目前,排溪村新農合繳納便超八成,位列全鎮前三。
山根鎮的黨員為何愛到群眾家“走街串巷”?
原來,山根鎮今年全面推行了“黨員積分制”,它有7項基本積分指標,其中1項便是每月至少進聯系戶家門一次,可記2分。
“這個設計十分巧妙。”山根鎮副鎮長徐林琳介紹,許多黨員為了加分會進群眾家門拍照,但如果僅是拍照,群眾不會認可。“大家便會坐下來聊聊家常,說說村里近期發生的大小事,或多或少都可激發黨員與群眾之間這種認同感和親切感。”徐林琳說。
一套創新的黨員管理機制
在山根鎮各村委會門口的公告欄上,能看到每月更新的黨員積分統計表,表中可看到普通黨員和流動黨員分開統計排名。
流動黨員一直是黨員管理的難點問題。山根鎮創新地將普通黨員和流動黨員分開評議,鼓勵流動黨員可主動參與流入地黨組織生活,大大提高了流動黨員參與黨組織生活的積極性。
今年的“摩羯”臺風過后,山根村在外務工的流動黨員黃云清便依托海口市龍華區金宇街道辦黨支部,參加了2天復工復產清理垃圾的志愿服務,獲得了加分。
一項“黨員積分制”,讓山根鎮黨員都積極“動”了起來。
記者翻閱黨員積分管理規則表看到,“7+N”中的“7”為黨員常規積分,由“黨建七個一”引申成為黨員需完成的7項常規工作:即每月參加一次黨員大會、參加一次黨小組會、參加一次黨課、參加一次集中勞動、繳納一次黨費、進一次群眾家門,每季度一次承諾踐諾。
“這實際上是黨章內規定黨員需履行的義務。”徐林琳介紹,“黨員積分制”既不是推倒重來,也并非另起爐灶,而是將黨員義務的內容清單化,“簡潔明確、務實管用”。
此外,在常規積分基礎上,山根鎮還將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N種表現作為先鋒積分指標(包括正向激勵加分和負向激勵扣分),構建出了“7+N”黨員積分指標體系。
在“黨員積分制”實施后,大家參與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普遍提高,一改以往黨員參加組織活動可來可不來的壞習慣,積極主動正成為一種自覺行動。
例如,多扶村黨支部無職黨員積極參加環境衛生整治提升工作,助力多扶村在村級環境衛生評比中連續第三次拿到第一名。
靠海四個村莊的黨員積極響應組織安排,爭相參加“黨員驛站+”活動,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在防溺水、海灘風貌管控等工作中。
有了黨員積分,極大方便了黨員的管理。“就拿每年的民主評議黨員來說,平時各村都是靠‘印象’靠‘感情’,現在用分數一排名,評議結果也可以服眾,解決了這種模糊評比問題。”徐林琳說。
從村書記的靈感到全鎮實踐
2022年3月,山根鎮印發黨建引領工作方案,在主要舉措中提出了要落實“黨建七個一”。
排溪村黨支部書記孫多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很頭疼,“因為大家參與度并不高。”
例如,排溪村組織黨員集中收看鄉村振興電視夜校,僅寥寥數人響應,孫多武時不時還會去村口小賣部找幾個群眾湊數。
一天夜里,孫多武有了靈感,召集班子商議,研究出了“黨員積分制”初代版本。按照不同重要性,對“黨建七個一”設置了具體分值。“我們不搞強制,而是自創用積分鼓勵黨員參與7項工作,同時解決黨員評議這個難題。”
這實際上也是他深入基層多年來的管理經驗。
2023年6月,山根鎮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題制定方案向省民政廳申報創建基層治理創新實驗區獲批。
實驗區指導專家、海南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陳恩在實地考察后,建議應突出在某一項制度、機制、模式、方式上實現創新突破。
隨后,排溪村黨員積分制管理經驗向全鎮推廣。
山根鎮建立了“專家指導抓、黨委專門抓、村黨支部具體抓”的三級落實體系,組織召開工作推進會5次,推動在全鎮形成“找差距、比奉獻、強擔當”的比學趕超濃厚氛圍。
過去由于缺乏具體的、系統的黨員量化評價標準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各村黨支部在日常管理中對黨員要求的多、考評的少,黨員作用發揮無法以直觀的形式去體現和衡量,一定程度上存在農村黨員表現積極與不積極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問題。
如今,透過積分一目了然,大家參與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普遍提高,一些“后進分子”也逐漸成為各項活動的“積極分子”。
孫多武直觀感受到村里變得更和諧了:黨員的黨性顯著提高、干群聯系更加緊密、黨員的積極性得到發展。
山根鎮黨委書記陳江表示,山根鎮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聚力以“黨建七個一”“村級公開報告日”“黨員積分制”等新探索新模式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主要抓手,將努力把每個基層黨組織都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記者 林博新)